更年期晚的人患心血管病风险相对较低,这一现象可能与以下多种因素有关:
雌激素的保护作用
在女性更年期前,卵巢会分泌较多的雌激素。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具有多方面的保护作用:
调节血脂代谢
雌激素可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的水平,HDL通常被称为“好胆固醇”,它能够将动脉壁中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从而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
同时,雌激素还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的水平,LDL是“坏胆固醇”,其水平升高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雌激素有助于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正常功能,使血管内皮能够释放一氧化氮(NO)等血管舒张因子。
NO可以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流动力学,防止血管收缩和痉挛,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雌激素能够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过度增殖,这有助于防止血管壁增厚和粥样斑块的形成。因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是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更年期较晚到来意味着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在较长时间内得以维持相对较高的水平,从而持续发挥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其他潜在因素
生活方式的延续性
更年期晚的女性往往在生活方式上可能保持着一些较为健康的习惯。例如,她们可能更注重均衡饮食,摄入丰富的蔬菜水果、全谷物以及优质蛋白质,这有助于维持正常的体重、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
同时,可能也更倾向于保持规律的运动,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管弹性,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遗传因素的影响
遗传因素在更年期的早晚以及心血管疾病易感性方面都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某些基因可能同时影响女性的生殖内分泌系统,使其更年期较晚到来,并且赋予个体较好的心血管生理特征,使其患心血管疾病的先天风险较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