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春日悦读正当时
青城四月,春意渐浓。呼和浩特市图书馆内,读者三三两两坐在落地窗前,阳光透过玻璃洒在书页上,文字便有了温度。这座草原都市的阅读气息,正随着春草一起生长。
在回民区攸攸板镇一间不起眼的农家书屋里,村民王建国正在翻阅《马铃薯种植技术》。书页已经卷边,显然被多人翻阅过。"以前种地全凭经验,现在得靠科学。"他指着书上的笔记说,"去年按书上说的调整了种植间距,亩产增加了两成。"书屋管理员告诉我,春耕前农技类书籍借阅量明显增加,"农民们把书当成了'春耕指南'"。
新城区的"青城阅立方"书店里,五年级学生张悦正踮着脚尖从书架取下一本《昆虫记》。她的书包里还装着刚从图书馆借的《草原生态系统的秘密》."老师说春天要多观察自然,这些书能帮我认清楚院子里出现的每一种甲虫。"儿童阅读区的沙发上,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正在分享一本立体绘本,惊起此起彼伏的"哇"声。
在赛罕区金桥社区,退休教师刘芳芝家的客厅变成了"邻里书屋"。每周三下午,这里都会举行读书会。今天他们正在讨论《草原帝国》,七八个银发读者争相发言,茶杯里的热气与思想的热度一起蒸腾。"年轻时忙着生计,现在终于能静下心来读书了。"刘老师抚摸着书架上按颜色排列的书籍,像抚摸着一片片不同的草原。
玉泉区大召广场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前,刚下夜班的护士李敏正在还书。电子屏显示这是她今年借阅的第12本书。"夜班后睡不着,读书比刷手机踏实。"她说最近迷上了本土作家写的《青城往事》,"透过文字重新认识了自己生活的城市"。
呼和浩特市图书馆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市图书借阅量同比增长17%,其中自然科普类和本土文化类书籍增幅最大。在中山路的一家二手书店,老板指着正在整理的箱货说:"春天来了,连旧书都散发着新鲜的味道。"
夜幕降临,内蒙古大学周边的书店灯火通明。大学生王磊在书架间穿梭,最终选定了《蒙古族生态智慧》和一本诗集。"草原的春天来得晚,但读书能让心里的春天早点到。"他边说边把书塞进印有"书香伴我行"的帆布袋里。
从农家书屋到校园书店,从社区阅读角到城市图书馆,青城的春天被一页页翻开。在这里,阅读不是孤独的修行,而是像春风一样流动的共享时光。当丁香花开始酝酿花苞时,整座城市正在用阅读的方式,书写属于自己的春天叙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