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关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广西火桐首现西大明山的相关介绍:发现过程:2025年,广西西大明山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员在开展例行巡护时,发现一株通体橙红色、未见绿叶的奇特植物。保护区启用无人机抵近拍摄,并采集样本,经专家鉴定,最终确认为极度濒危物种广西火桐。物种特点 形态特征:广西火桐是锦葵科梧桐属的落叶乔木植物,高可达10米,树皮灰白色,小枝无毛,叶片纸质,呈广卵形或近圆形。其聚伞状总状花序,花梗上有金黄色且伴红褐色的星状绒毛,花萼呈圆筒形。 物候特征:广西火桐具有“先花后叶”的独特物候特征,每年6-7月繁花似火,却无绿叶相伴,这一现象在植物界极为罕见,为研究植物适应性进化提供了关键样本。保护级别与现状 保护级别:广西火桐是中国南部的特有落叶乔木,2021年从国家二级保护调升为一级,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极危”(CR)物种。 物种现状:广西火桐因自然繁殖力弱、生境破碎化及历史人为干扰,野生个体一度仅存个位数,分布地区狭窄,种群呈零星分布,仅在广西百色、崇左、河池、来宾等地,以及云南、贵州有零星记录。发现意义 丰富物种分布:此次在西大明山保护区的发现,刷新了该物种在广西的分布纪录,标志着西大明山保护区成为广西火桐的新栖息地,也使该保护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种类增至5种,生态价值进一步提升。 助力科研保护:为破解广西火桐濒危机制、开展人工繁育提供了新希望,也为研究植物适应性进化提供了关键样本,对推动相关科研工作和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保护措施 加强保护区管理:西大明山保护区将进一步加大对保护区的投入和管理力度,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为广西火桐等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繁衍之所。 打击违法行为:大力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加强对广西火桐栖息地的保护,防止人为干扰和破坏,确保广西火桐种群能够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