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是关于归侨艺术家宝松30年中西绘画对话的相关内容: 个人经历宝松原名张宝松,朝鲜族,1950年出生于辽宁抚顺。他11岁时拜画家马晋为师,系统学习中国传统绘画。1978年至1982年,宝松在北京法海寺临摹壁画《帝释梵天礼佛护法图》。1993年,宝松到美国定居,2019年回国定居。 绘画风格与技法探索融合写意与工笔:宝松在工笔画创作中,发现传统熟宣纸和固定线稿限制了线条的表现力,而大写意画更自由灵动。于是,他大胆在生宣纸上创作工笔重彩,将写意画的生动气韵融入其中,逐渐掌握了在易晕墨的生宣纸上无底稿直接作画的技巧。独创“平面分割”技法:儿子小时候打碎的玻璃,成为宝松创作的灵感,助力他探索出“平面分割”彩墨画技法。他的作品画面被分割成若干大小不一的方块,线条引导观众视线,产生动感。 作品题材与文化内涵中国传统题材:宝松以中国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为题材,创作了《钟馗嫁妹图》《十八罗汉》组画、《观世音天境论道》《精卫填海》《夸父逐日》《花神》《嫦娥奔月》等作品,向海外展示中国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美国文化题材:宝松也将生宣纸上创作工笔彩墨画技巧应用到反映美国文化题材的画作上,如《最后的印第安人》描绘月夜下印第安人带着马匹离开赖以生存的家园的故事,《乔丹时代》则捕捉篮球名将迈克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