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1日,国家能源局对外发布7月全社会用电量达1.0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这是我国月度用电量首次突破万亿千瓦时,在全球也属首次。这一事件具有多方面的深意:反映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与韧性:用电量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7月用电量的大幅增长,源于生产、消费等各环节的强力拉动。例如,浙江宁波一家新能源汽车工厂7月日出厂整车超过450辆,当地汽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0%;江苏全省健身休闲场所用电量同比增长23%,餐饮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0.1%等。新兴产业如集成电路、智能设备制造等表现亮眼,人工智能大模型兴起带动算力需求显著提升,这些都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动力强劲,且在转型升级中展现出强大韧性。体现电力系统保障能力的提升:面对月度万亿千瓦时的巨大用电负荷,我国做到了平稳有序应对,守住了不拉闸限电的底线。我国电源类型丰富,截至7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7亿千瓦,同比增长18.2%。煤电、气电等顶峰保供,水电、风电、光伏等清洁电源“大显身手”,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等支撑调节。同时,坚强的网架、高水平的大范围资源统筹以及系统预测预报能力,也得益于市场机制和科学管理对供需关系的调节作用,共同保障了电力的稳定供应。彰显能源绿色转型的成效:7月新能源发电占比显著提升,风电、太阳能、生物质发电量快速增加,占比接近总量的1/4。上半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同比增加15.6%,占全国总发电量的近四成,超过同期第三产业用电量与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之和。这表明我国在能源绿色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正在向更具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凸显消费升级与民生改善:7月份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达到18%,河南、陕西等地增幅超过30%,这既与高温天气有关,也反映出电气化产品的加速普及,如空调、电动汽车、智能家居等正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第三产业中的互联网服务业、充换电服务业用电激增,反映出数字经济和绿色交通的全面扩张,充分体现了国家鼓励消费和持续改善民生的政策导向。展示大国经济的影响力:我国7月单月的用电量相当于德国全年用电量的2倍,与东盟国家一年的用电量相当,这体现了我国大存量、大增量的电力增长特征,也展示了我国作为大国经济在全球能源与经济版图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影响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