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快速发展正强劲拉动PCB产业链的增长,推动PCB产业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以下是具体情况: PCB产业链概述PCB产业链相对简单,上游包括覆铜板、玻纤布、铜箔等原材料供应商;中游是PCB制造企业,负责将原材料加工成各种类型的印制电路板;下游则是广泛的应用领域,如计算机、通信设备、汽车电子、AI服务器等。 AI拉动PCB需求的表现市场规模增长:Prismark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PCB市场规模有望突破786亿美元,AI服务器、智能电动汽车及高速通信设备构成三大增长支柱。其中,AI服务器用PCB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达32.5%,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24年全球PCB产值达735.65亿美元,同比增长5.8%,其中中国18层以上高多层板产值增速高达67.5%,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产品升级需求:AI服务器等高端电子设备对PCB的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GPU板组扩容推动连接带宽需求激增,促使PCB层数从常规8-12层向16+层演进,英伟达GB200的Blackwell架构GPU采用4nm制程与3D封装,为匹配超高算力,20层以上的多层HDI板渐成标配。封装技术变革:CoWoP等新封装技术的出现,实现了芯片与PCB的直接集成,不仅降低了材料费用和封装工艺复杂性,还缩短了信号连接路径,提高了信号传输速度。但这也对PCB的可靠度、精密度和热膨胀系数匹配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高端PCB提供了新的机遇。材料需求升级:AI服务器及高性能计算设备需传输海量高频数据,推动上游材料向高频、高速、低损耗方向发展。例如,CCL需满足低介电常数、低介电损耗的核心要求,且需在宽频率范围内保持性能稳定。铜箔需兼具高剥离强度和低表面粗糙度等性能,电子玻纤布则需要低介电常数。设备更新需求:AI服务器对PCB精度要求提升至微米级,推动钻孔、曝光、电镀、检测四大核心设备加速迭代。例如,钻孔环节激光钻孔机需求激增,大族数控作为PCB钻孔机龙头,其微米级钻孔设备已批量应用于HDI板生产,订单排期已至2025年二季度。 对产业链各环节的影响上游材料端:材料端进口替代进程加速,为相关企业带来结构性机会。高频高速板材领域,生益科技、华正新材突破外企垄断,AI服务器用低损耗板材通过英伟达认证。高端铜箔方面,诺德股份、嘉元科技等企业的产品技术领先,部分进入英伟达供应链。中游制造端:高端制造的技术壁垒与客户绑定深度成为关注核心。胜宏科技、鹏鼎控股等企业将充分享受产品结构升级红利,胜宏科技AI服务器PCB收入占比达70%,鹏鼎控股SLP产能国内第一。下游需求端:全球PCB产能向亚太地区转移,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PCB生产国。随着AI算力基建的发展,中国PCB厂商在客户突破方面取得进展,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