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2日,从农业生物育种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标志性成果示范观摩会上获悉,我国在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培育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培育出一批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针对大豆油分和产量协同提升困难等问题,在农业生物育种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通过科企合作、联合攻关,利用多基因聚合、分子标记选择等生物育种技术,我国培育出了脉育511、菏育6号、牡豆69等一批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这些新品种的油分含量都在22%以上,区试产量比对照增产8%以上,实现油分和产量的协同提升。例如,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培育的适宜北方春大豆区新品种脉育511油分含量23.69%,超过进口大豆平均油分含量;山东华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适宜黄淮海夏大豆区新品种菏育6号区试平均亩产235.4公斤,比对照增产13.2%,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产量差距。此外,还有其他一些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如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中黄203”,含油量高达22.25%,2024年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测产,实收面积20.4亩,按标准含水量计算,亩产279.69公斤,其中高产田块亩产达322.7公斤。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针对宁夏干旱半干旱地区选育的“宁黄7号”,2025年9月7日在彭阳县孟塬乡草滩村核心示范种植基地实测亩产283.0公斤,较当地大豆平均产量增加超30%。贵州省农科院油料研究所选育的黔豆2201,2025年8月26日在六盘水市盘州市双凤镇小海村测产,平均亩产228.26公斤,实现贵州高油高产大豆百亩净作亩产220公斤的突破,其粗脂肪含量22.0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