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网络安全事件报告管理办法》是规范我国网络安全事件报告工作的重要文件,核心目的是通过明确报告主体、范围、流程和时限,提升网络安全事件应对的及时性与协同性,为网络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提供制度支撑。 核心内容要点(基于公开政策框架)1. 报告主体:明确网络运营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CIIO)、网络安全服务机构等相关单位的报告责任,同时规范行业主管部门、地方网信部门的接收与处置职责。2. 报告范围:覆盖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系统故障等各类可能危害网络安全的事件,尤其对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利益、群众合法权益的重大事件作出重点规定。3. 报告时限:区分事件等级(如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设定不同报告时效,重大及以上事件通常要求“即时报告”(一般为发现后1小时内),避免延误处置。4. 报告内容:要求包含事件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危害程度、已采取措施、后续处置计划等关键信息,确保报告的完整性和实用性。5. 责任追究:明确对迟报、漏报、瞒报、谎报网络安全事件的单位或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强化制度执行力。该办法的发布实施,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网络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有助于实现网络安全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减少事件对社会经济和公众生活的负面影响。如需获取文件全文,可通过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官方渠道查询最新发布版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