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提出的“印太经济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简称IPEF)旨在加强美国与印太地区国家在贸易、供应链、清洁能源和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合作。然而,该框架面临一些挑战,可能正在失去部分吸引力,主要原因包括:
缺乏具体承诺:IPEF被批评为缺乏具体的市场准入承诺,如关税减免或其他经济利益,这使得一些国家对参与框架持谨慎态度。
中国的影响:中国是该地区的一个重要经济体,很多国家不愿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做出选择。中国对参与IPEF的国家施加了压力,并提供了自己的替代方案,如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内部分歧:美国国内对于IPEF的方向和内容存在分歧。一些人认为IPEF应该更多地关注传统的贸易和投资议题,而另一些人则强调环境、劳工标准等非传统议题。
实施难度:由于IPEF不是一个正式的自由贸易协定,它缺乏强制性机制来确保成员国遵守承诺。因此,实施和执行可能会遇到困难。
地缘政治紧张:随着印太地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加剧,一些国家担心加入IPEF可能会损害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尤其是在美中竞争加剧的背景下。
经济复苏需求:在新冠疫情后,许多亚洲国家更关注经济复苏和增长,可能对需要长期承诺和复杂谈判的框架持保留态度。
为了增加吸引力,美国可能需要考虑提供更具体的经济利益,减少地缘政治色彩,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沟通协调,以及明确IPEF的目标和预期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