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北在暑期开设了多种学习非遗泥塑的“公益课堂”,通过社区、学校与非遗传承人的合作,让青少年们近距离感受泥塑魅力,传承非遗文化。相关活动介绍如下:翰林社区“指尖魔法 童趣黏土”活动:近日,翰林社区团总支联合淮北师范大学非遗泥塑文化传承实践团队,组织开展“指尖魔法 童趣黏土”手工创作活动。大学生志愿者向孩子们讲解了泥塑艺术的发展历史和制作技巧,孩子们通过揉、捏、塑、贴等手法,将黏土变成了充满童趣的作品,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到了创作的快乐。杨庄街道“传承非遗文化 感受指尖技艺”课堂:杨庄街道团工委联合铁运社区开展“传承非遗文化 感受指尖技艺”手工彩泥DIY活动,邀请烈山区实验小学的刘晴晴老师进行指导。刘老师为孩子们讲解捏彩泥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后,孩子们用搓、团、压扁、粘合等方法,将彩泥塑造成不同样式和形状,领略到了非遗文化的深邃魅力。淮北师范大学学子探访非遗活动:2024年暑假,淮北师范大学的9名学生组成淮北市非遗传承人影像志与口述史整理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濉溪古城一家泥塑工作室。他们跟着老师学习揉合、塑形、捏制泥塑,记录泥塑历史、艺术价值等情况,并将素材制作成短视频,用专业知识为非遗传承贡献力量。淮北理工学院乡村美育课堂:2025年3月至今,淮北理工学院以淮北泥塑为切入点,推动非遗与红色文化融合。该校团委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将淮北非遗泥塑带入乡村美育课堂。学生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学习捏塑、雕刻技巧,亲手创作泥塑作品,通过“师徒制”传承、研学体验等,为非遗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