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全力备战神舟二十一号任务 
空间站建造以来的第十艘载人飞船“神舟二十一号”已矗立于戈壁荒漠的发射塔架旁,静待飞向太空的使命。 
 
10月24日上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承载着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的组合体在活动发射平台的托举下,缓缓驶出总装测试厂房。 
 
这座我国组建最早、目前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正全力以赴为又一次飞天壮举做最后准备。 
 
01 船箭组合体就位 
8时40分,总装测试厂房的大门缓缓打开。近60米高、重达40多吨的船箭组合体开始沿着1.5公里的无缝钢轨,向发射塔架方向平稳前进。 
 
70分钟后,这个庞然大物精准就位发射塔架,标志着神舟二十一号任务正式进入发射准备阶段。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赵磊表示:“神舟二十一号飞船和长二F遥二十一火箭由应急待命转入正常的测试发射流程。” 
 
从前期测试结果来看,参试各系统状态都非常好。 
 
02 发射准备全面展开 
垂直转运完成仅仅是个开始。船箭组合体抵达发射区后,技术人员将对火箭和飞船进行详细的功能检查。 
 
赵磊介绍,他们将“组织参加任务的各系统进行全系统发射演练和全区合练,之后实施火箭推进剂加注,按计划实施点火发射”。 
 
发射场针对转运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做了充分准备。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王明透露,他们已对垂直大门、发射台转轨卡轨、供电设备以及回转平台使用等潜在故障点进行了全面排查和针对性训练。 
 
03 技术升级提升可靠性 
与神舟二十号任务相比,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有16项技术状态变化。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孙艳秋指出:“最重要的一项技术改进是光学导航系统全面升级,惯性测量组合的冗余度全面提升,反映火箭飞行可靠性有很大提升。” 
 
发射场对这些变化进行了充分的验证考核,确保火箭不带任何隐患上天。 
 
为提升发射效能,发射场还运用大数据、构建数智网等手段,在任务综合保障、态势推送、进程管控、资源调配等方面提质增效。 
 
04 全方位保障应对挑战 
当前正值秋冬换季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面临大风扬沙天气多和高空风速偏大的挑战。 
 
发射场充分发挥气象保障效能,加强天气会商,精密监测、精准预报、精细保障,为关键节点指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针对可能遇到的低温、季节性大风、沙尘等极端天气,发射场从塔架密封、空调保障等方面制定了针对性措施。 
 
应急保障、消防、医疗等多支保障分队已针对任务特点开展了多轮演练,为神舟二十一号任务提供及时、可靠、全方位的支持。 
 
05 航天员抵达发射场 
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乘组已于10月24日抵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他们将参与后续的发射演练,与各个系统配合完成从待发到起飞全过程的所有操作。 
 
与此同时,空间站应急救援任务也已准备就绪。 
 
赵磊表示:“目前,空间站载人发射任务实行的是‘滚动备份、打一备一’模式。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和长二F遥二十二火箭运抵后完成总装测试,转入应急救援待命状态。” 
 
随着船箭组合体在发射区就位,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各系统工作人员已投入最后阶段的准备工作。 
 
戈壁滩上,活动发射平台托举着船箭组合体驶向发射塔架,众多科研人员一路护送这枚40多吨的“巨人”走完在地球上的最后1.5公里路程。 
 
神舟二十一号是空间站迎来的第十艘载人飞船,此刻,发射场内外弥漫着对“十全十美”发射目标的期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