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驾驶研发费用吞噬利润,千里科技冲刺港交所
一家传统车企的债务泥潭中挣扎而出,却再度陷入AI驱动转型的烧钱困局。
曾经家喻户晓的力帆摩托,如今以“千里科技”的新身份开启了新一轮资本冒险。2025年10月16日,这家已完成更名仅8个月的公司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寻求“A+H”两地上市。
其前身力帆科技(更早是力帆股份)曾因连续三年亏损、负债超180亿元而破产重整。
如今在新董事长印奇的带领下,公司试图以“AI+Mobility”玩家身份重新闯入资本市场。
01 业绩困境:政府补助背后的亏损真相
千里科技的业绩答卷并不漂亮。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扣非后的归属净利润为-1.76亿元,同比暴跌826.19%。
细看其财务数据,千里科技的盈利状况一直不容乐观。2022年至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0亿元、-2.62亿元和-3.29亿元,陷入持续亏损中。
2025年上半年,亏损额进一步达到1.16亿元。
真正支撑千里科技账面不垮的是政府补助。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获得了2.57亿元的政府补助,成功实现账面扭亏。
若无这笔补助,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将更为不堪。
02 业务结构:汽车业务拖累整体毛利
千里科技的收入主要来自汽车和摩托车两大板块。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营收41.49亿元,其中汽车业务贡献25.99亿元,占比62.6%。
摩托车业务收入12.77亿元,占比30.8%。
问题是作为收入主力的汽车业务毛利率极低。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千里科技汽车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4.7%、-5.3%、1.2%和-0.9%。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摩托车业务的毛利率稳定在11%以上。
汽车业务的低毛利率直接拉低了整体盈利水平。2025年上半年,千里科技的整体毛利率仅为5.5%,远低于行业领先企业。
03 吉利依赖:最大客户也是最大供应商
千里科技的生存高度依赖“吉利系”公司的支持。招股书显示,吉利及其关联公司既是千里科技的最大客户,也是最大供应商。
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千里科技向吉利集团的采购金额分别占采购总额的50.4%、50.1%、29.3%和29.7%。
同期,来自吉利集团的销售收入分别占营业收入的39.7%、33.6%、30.8%和33.2%。
这种双向依赖关系在业内较为罕见,也凸显了千里科技在供应链和销售渠道上的局限性。
04 智能驾驶:研发投入的烧钱困局
为摆脱困境,千里科技选择押注智能驾驶。董事长印奇带领公司探索AI方向,主要聚焦于智能驾驶。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达2.9亿元,同比增长59.67%。研发费用主要用于智能座舱操作系统研发与智驾团队扩招。
截至2025年8月,千里智驾实现营业收入90.24万元,净利润亏损高达2.94亿元。
智能驾驶行业的烧钱程度可见一斑。即便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车BU),也经历了三年240亿元亏损后,才于2025年上半年首次实现盈利。
05 行业对比:研发投入的军备竞赛
千里科技的研发困境并非个例。整个汽车行业正掀起一场智能化研发投入的军备竞赛。
2025年上半年,18家上市车企研发投入合计920.48亿元,同比增长32.94%。
比亚迪研发投入高达308.80亿元,同比增长53.03%。吉利汽车研发投入达73.28亿元,增速高达202.35%。
研发投入强度显著分化,岚图汽车等企业的单车研发成本超过2万元,是行业平均水平的3倍。
06 战略转型:从制造到AI的艰难跃迁
千里科技的转型之路颇为曲折。2020年,原力帆股份因连续三年亏损、负债超180亿元,被债权人申请破产重整。
吉利控股集团联合重庆两江基金组成的投资联合体,以约60亿元资金入主,公司随后更名为“力帆科技”。
真正的转型信号出现在2024年。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通过其控股的“北京千里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每股3.8元的价格受让吉利系持有的19.91%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
2024年10月,印奇正式出任公司董事长,随后剥离传统业务,将摩托车制造板块转让给吉利子公司,回笼资金约8.2亿元。
2025年2月,公司正式更名“千里科技”,主营业务描述从“汽车制造”变为“智能驾驶系统研发、AI算法应用”。
07 资本运作:港股上市的必然选择
面对巨额研发支出,千里科技选择赴港上市融资。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账面上的货币资金为37.41亿元。
此次募集资金将用于实施AI驱动战略、增强研发能力、开发及升级产品与解决方案。
港交所成为智驾企业的“首选阵地”,核心原因在于其对未盈利科技公司的包容政策。
根据港交所18C章规则,未盈利的“特专科技公司”可通过“市值+研发投入”达标申请上市。
08 前景挑战:激烈竞争中的求生之路
智能驾驶赛道已经异常拥挤。华为、Momenta、地平线、大疆组成的“地大华魔”阵营,凭借技术成熟度与落地能力占据超50%的市场份额。
千里科技计划在2025年四季度发布L3级别智驾方案千里智驾2.0,于2026年下半年发布Robotaxi场景的L4级智驾方案千里智驾3.0。
然而,截至2025年上半年,千里科技的智能驾驶业务尚未带来收入。在AI概念催化下,千里科技的股价已由2024年7月1日开盘时的3.87元/股涨至2025年10月31日收盘时的11.91元/股,涨幅超210%。
但概念炒作能否持续,最终还要看技术落地和商业化能力。
千里科技的港股闯关之路,映照着中国智能驾驶行业的发展现状。
在吉利倾力支持和印奇技术背景加持下,这家转型企业能否在华为、大疆等巨头环伺的智能驾驶赛道脱颖而出,仍需时间检验。
摆在千里科技面前的,是一场关乎技术、资金与时间的竞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