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即将迎来联通大陆的高速公路“双通道”,这一重大交通工程将彻底改变舟山本岛与大陆之间的单一陆路连接模式,显著提升区域交通能级。根据最新信息,甬舟高速公路复线二期项目(宁波戚家山至舟山金塘段)已于2025年8月28日正式开工,标志着世界最长海底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隧道建设拉开序幕。 一、项目核心内容与技术突破甬舟高速复线作为沪舟甬跨海通道的关键组成部分,总投资约313亿元,全长约46公里,分三段建设:1. 线路布局:项目从宁波北仑出发,经金塘岛、册子岛、富翅岛至舟山本岛,终点定海大沙,与现有甬舟高速形成“双通道”战略走廊。2. 控制性工程:金塘海底隧道全长11.6公里,是目前世界最长的海底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隧道,采用16米级盾构施工技术,需克服“埋深最深(89米)、里程最长、管径最大(洞径15.7米)、水压最高(0.9兆帕)”四重世界级难题。3. 建设进度:二期项目计划2030年建成,一期(金塘至大沙段)和三期(北仑好思房至戚家山段)分别计划2028年、2029年完工。 二、交通格局与经济影响1. 缓解通行压力:现有舟山跨海大桥日均车流量达4.37万辆次,最高日流量突破11万辆次,拥堵问题突出。双通道建成后,舟山连岛高速公路总里程将拓展至约120公里,通行能力提升一倍以上,可有效分流客货运车流。2. 强化区域联动:项目将舟山与宁波、杭州、上海等长三角核心城市的车程缩短至2小时以内,加速人才、产业、资源流动。例如,杭州至舟山可通过杭绍甬高速转甬舟高速复线,避开传统拥堵路段。3. 战略意义深远:作为国家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重要节点,项目将完善长三角至粤港澳主轴,增强国防战备能力,同时为舟山群岛新区、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提供交通保障,助力浙江打造世界一流强港。 三、技术创新与工程挑战金塘海底隧道建设面临复杂地质条件,包括海底复合地层穿越、高精度对接(误差需控制在厘米级)、海底洞内盾构拆解等难题。项目团队将应用智能化施工技术,如高精度导向系统、主驱动状态监测与自动补偿技术,确保隧道建设安全高效。这一工程不仅是对我国跨海隧道技术的突破,也将为未来琼州海峡、台湾海峡等超大型跨海通道建设积累关键经验。 四、历史与未来展望舟山与大陆的陆路连接始于2009年舟山跨海大桥通车,16年间支撑舟山GDP从539.9亿元跃升至2024年的2226.2亿元。此次双通道建设是继2021年宁波舟山港主通道通车后的又一里程碑,标志着舟山从“海岛交通末梢”向“区域枢纽”的转变。未来,随着沪舟甬跨海通道全线贯通,舟山将深度融入长三角1小时交通圈,为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注入强劲动能。这一工程的实施,不仅是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区域发展战略的具象化。双通道的建成将重新定义舟山在长三角的区位价值,为海洋经济、临港产业、文旅融合等领域带来全新机遇,同时也为全球跨海通道建设提供“中国方案”。 
 |   
 
 
 
 |